2013/09/29

今日一點反思

前天接了一個稿件,字數不多,但是要求高。交稿后PM說不行啊,不跟glossary,表達也欠佳。唉,翻譯不好做啊。

然後我看了PM發來的審校稿。的確值得「學習」一番。

首先,翻譯要弄清楚文體,然後才好下筆使用何種措辭和語氣。本來別人是商業信函,而我翻得有點口語化了,所以基調不對。

其次,用詞。我查過客戶的詞彙表,不過有時一個詞也有多種翻譯,我選擇A,審校選擇B,所以只是選擇的問題而已。

我承認在部分句子上沒處理好,但是看過審校稿,我並不認為就比我的好多少。因為有些句子改的意思都錯了,或者改得不適當,本來短句清楚明了,審校偏要改成長長一句話,一口氣都讀不下來。有些句子改得一頭霧水。我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改。

當得了審校,肯定有相當的水平,不過從這個審校來看,也不外如是。審校不是權威,也並不就是絕對正確。

翻譯沒有最好,只有更好。只有恰當不恰當。

如果這個審校改出來讓我心服口服,那還證明有水平。就像葉問和別人過招一樣,要讓別人心服口服,那才算得上高手。他改出來,我都覺得有錯或不妥,那就談不上高手了。
因為使用CAT工具翻譯,所以審校只看重每個句子的翻譯,卻沒有想過整體是否連貫。我翻譯的時候注意到這一點,但是審校改的就完全撕裂開來,所以讀起來毫不連貫。如果客戶接受這樣審校出來的稿件,那我真是無語了。

如果這樣也算高水平,那我可以做得更好。

做任何事情都是活到老,學到老。翻譯更是如此。
每次反饋都是一次寶貴的學習和積累經驗的機會。
總結不足和教訓,下次才能做得更好。
簡潔、準確、地道就是我的標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