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/06/27

“兆”的定名终于规范了 »

“兆”的定名终于规范了 »:
兆”究竟是多少?百万还是一万亿?拙作于2009年在《南洋商报》言论版发表,曾引起热烈讨论。大家看法见仁见智,始终没有权威机构来规范。不过,最近这个数词终于有了规范的用法,不必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。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2012年1月组织召开了数词定名研讨会,请数学家牵头,物理学、化学、天文学、电子学、微生物学等领域学者共同讨论,基本取得了统一的认识。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是中国成立的权威机构,职责为组织一流专家学者,打破学科、行业、个人的界限,按照统一的原则和方法,开展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。这次的讨论会,提出了有关数词定名的初步建议:
(1)考虑到在实际生活中数词的使用范围,数词定名范围限定在10的负24次方到10的24次方,尽量使用中国古代数词名称,并使用科学计数法进行称谓。
(2)数词和词头两套系统进行。词头系统执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》(1984发布)的相关规定,数词可沿用中国古称。
(3)依循“尊重历史、避免混淆、改动最小”的原则进行数词定名。保留“兆”作为10的6次方的词头,10的6次方的数词采用“百万”(10的6次方是1000000,也就是1的后面有6个0)。为避免与“兆”混淆,10的12次方数词采用“万亿”,词头使用“太”。“兆”在中国大陆地区表示10的6次方(百万)词头,而在台湾地区表示10的12次方数词。事实上,“兆”在中国大陆社会生活已成为习惯用法,目前的信息技术领域,人们已习惯将百万称为“兆”,例如“兆赫兹”“兆字节”。故在词头系统中保留“兆”符合改动最小的原则。
(4)为尊重历史、沿用传统,不建议中国数词定名采用三位进制;同时为了避免与已定为词头的“兆”混淆,10的12次方的数词可跳过“兆”命名为“万亿”。即采用中国社会比较习惯的四位进制与八位进制的混合命名法。“亿”以下采用四位进制,“亿”以上使用八位进制命名。以此原则,10的16次方数词定名为“京”;10的20次方数词跳过“垓”,定名为“万京”;10的24次方数词定名为“秭”。
以下为大数部分数词定名:百万(10的6次方,6个零,million,中英文词头为“兆”,符号为M。下同),十亿(10的9次方,billion,“吉”,G),万亿(10的12次方,trillion,“太”,T),百京(10的18次方,quintillion,“艾”E),十万京(10的21次方,sextillion,“泽”,Z),秭(10的24次方,septillion,“尧”,Y)。
(参考《中国科技术语》杂志2013年第1期)
本文转载自南洋商报言论版(2013-06-22)

No comments: